
发布日期:2025-02-23 21:15 点击次数:113
“卫青、霍去病西河之役融资炒股的风险,一举而空朔庭,使兵不逾时,而元元无供亿之劳,真名将也。” 卫青,这位从平阳公主府马奴一路崛起的大汉名将,在汉朝抗击匈奴的历史上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他七战七捷,收复河朔、河套地区,为汉朝的边境安定立下不世之功。然而,历史上诸多名将功高震主,难以善终,卫青却打破了这个魔咒,得以平安度过一生。
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呢?其实,卫青能够善终,与他的发迹史、与汉武帝的微妙关系,以及退休后的低调生活紧密相关。
卑微出身,机遇降临卫青的发迹,最初源于他的姐姐卫子夫。那时,卫青只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一名马奴,生活平淡且卑微。
而卫子夫,也不过是平阳公主府上的歌女。
命运的转折发生在某一天,汉武帝前往姐姐平阳公主家中串门。就在这次偶然的拜访中,汉武帝一眼便相中了卫子夫。
展开剩余79%汉武帝彼时与原配皇后陈阿娇感情出现危机,温柔可人的卫子夫正好填补了他的感情空缺,很快便得宠入宫。
卫子夫得宠后,卫青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机,被调入皇宫担任汉武帝的护卫。但这却引起了陈阿娇的强烈不满,她与母亲馆陶大长公主合谋,派人入宫抓捕卫青,试图以此震慑卫子夫。
幸运的是,卫青的同僚公孙敖及时赶到,救下了他。经此一事后,汉武帝更加重视卫青,不仅提拔他为侍中,还重点加以培养。
从卫子夫入宫到卫青第一次带兵出征,这中间相隔近九年。在这九年里,卫青长期在汉武帝身边担任护卫或贴身侍从。
这段时间,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,从一个普通骑奴逐渐成长为能征善战的名将。其实,汉武帝自马邑之战后,就对军中老将有所不满,开始着力培养自己的亲信将领。
他的方法便是先将人调到身边,担任护卫并重点培养,再派往前线领兵,通过战争进行筛选。卫青和霍去病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,同时代的不少将军,如公孙敖,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被培养出来的。
君臣默契,无威胁之嫌翻开《史记・卫将军骠骑列传》,我们会发现一段专门记载卫青和霍去病麾下将校的个人简历。这些将校,要么是汉武帝提拔的心腹,要么是文景两代留下来的年轻校尉,经汉武帝重点提拔。
他们先在汉武帝身边做一段时间亲随,再被送到卫青身边,立下战功后由卫青提拔,最终由汉武帝批准。由此可见,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,内心更听从汉武帝的指令。
卫青更像是汉武帝在军中的代表,他虽战功显赫,但麾下将领大多与汉武帝关系紧密。
后来,卫青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,与汉武帝成了亲戚。卫青去世时,汉武帝才五十多岁,且身体一直不错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卫青虽战功卓著,但远未达到威胁汉武帝的程度。没有威胁,自然也就不会被汉武帝过度忌惮。这种君臣之间关系微妙的平衡,为卫青的善终奠定了基础。
及时退休,低调生活公元前 119 年,卫青打完漠北决战后,实际上就已经退休了。这一年,卫青和霍去病扬鞭大漠,大破匈奴,成就了不世之功。
但此后,史书对卫青的记载近乎戛然而止。
在接下来的 13 年里,汉朝又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,如攻打南越国、羌人、卫满朝鲜等,但卫青一次都未参与。直到他去世,才再次出现在史书之中。
卫青早早退休,远离朝堂纷争和战场厮杀,这使得他避免了因权力过大而引起的猜忌。
退休后的他,低调生活,不参与政治斗争,也没有表现出对权力的贪恋。他也始终对刘彻表现出绝对的忠诚,以至于汉武帝也始终没有在他身上找到任何缺点。
这种识时务的做法,让汉武帝对他十分放心。与那些功高震主、不肯放权的将领相比,卫青的做法无疑是明智之举。
卫青能够善终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他的发迹源于偶然,但成长为名将却是自身努力与汉武帝培养的结果;他与汉武帝之间巧妙的关系,让他在功高之际也未被猜忌;而早早退休、低调生活,则为他的善终提供了最后的保障。
然而,卫青去世后,卫家人的灾难才正式开始。汉武帝征和二年(公元前91年),发生了一场著名的“巫蛊之祸”。
卫子夫的大姐夫公孙贺官至丞相,其子公孙敬声仗着姨妈是皇后,姨父是汉武帝,父亲是丞相,擅自挪用边军军饷达一千九百万钱,被江充弹劾入狱。
晚年的汉武帝糊涂,不仅处死了公孙贺父子,还处死了自己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、诸邑公主,卫青的长子卫伉也死于此次株连。
《汉书》记载“卫氏悉灭”,很多人据此认为汉武帝灭了卫氏一族,实际上卫青有三个儿子,长子死于巫蛊之祸,另外两个儿子并未被杀,在汉宣帝时期还受到了宣帝的厚赏。卫氏外戚随着巫蛊之祸的结束融资炒股的风险,在汉朝失去了所有影响力。
发布于:山东省Powered by 配资平台查询网_在线配资平台网_线上证券配资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